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技术无忧网 - 技术从此无忧 -- 一站式中文IT技术网站 - www.tech51.net

当前位置: 主页>网络频道>

双绞线布线标准(3)

时间:2009-07-31 11:3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四 六类双绞线 自2001年开始经过10个版本的修改后,在2002年6月,ANSI/EIA/TIA568-B铜缆双绞线六类线标准正式出台。这个分类标准 将成为EIA/TIA-568B标准的附录

  四 六类双绞线

  自2001年开始经过10个版本的修改后,在2002年6月,ANSI/EIA/TIA568-B铜缆双绞线六类线标准正式出台。这个分类标准 将成为EIA/TIA-568B标准的附录,它被正式命名为EIA/TIA-568B.2-1。国际标准ISO/IECJTC/SC 25/WG3 N 598工作组编写的铜缆六类线标准也将正式出台,到时超五类将替代原标准五类产品。

  1.六类线标准简介

  ANSI/EIA/TIA568-B标准由ANSI/EIA/TIA568-A演变而来,ANSI/EIA/TIA标准属于北美标准系列,在全 世界一直起着综合布线产品的导向作用。新的568-B标准从结构上分为3部分: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和 568-B3光纤布线组件。

  (1)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电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理、安装准则,以及与现场测试相关的内容。

  (2)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组件规范、传输性能、系统模型,以及与用户验证电信布线系统测量程序相关的内容。

  (3)568-B3光纤布线组件:在新标准的这一部分中,包含了与光纤电信布线系统的组件规范和传输相关的内容。

  新的六类标准在两个方面对以前的草案进行了完善,TIA指定六类系统组成的成分必须向下兼容(包括三类、五类和超五类布线产品),同时必须满足混合使用的要求。六类布线标准对100  平衡双绞线、连接硬件、跳线、信道和永久链路做了具体要求。

  新的六类布线国际标准在许多方面做了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六类性能的测试频率最终确定为1~250 MHz。

   六类布线系统在200 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为了确保整个系统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这个标准还同时对线缆和连接的匹配提出了建议。

   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

   在以前的布线测试中有基本链路(TIA)、永久链路(ISO)和信道模型(TIA/ISO)。在六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从而两个标准在测试模型上达成了一致。

  六类标准中规定了介质、布线距离、接口类型、拓扑结构、安装实践、信道功能及线缆和连接硬件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同超五类标准一样,新的六类布线标准也采用星型的拓扑结构,要求的布线距离为:永久链路的长度不能超过90 m,信道长度不能超过100 m。

  六类产品及系统的频率范围应当在1~250 MHz之间,对系统中的线缆、连接硬件、永久链路及信道在所有频点都需测试以下几种参数:插入损耗(Insertion-Loss)、回损(Return Loss)、延迟/失真(Delay/Skew)、近端串扰(NEXT)、功率和近端串扰(PowerSum NEXT)、等效远端串扰(ELFEXT)、功率和等效远端串扰(PowerSum ELFEXT)、平衡(Balance:LCL,LCTL)等。另外,测试环境应当设置在最坏情况下,对产品和系统都要进行测试,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用 性。所提供的测试结果也应当是最差值而非平均值。六类系统的最坏情况配置(4个接头)下的信道模式如下:

  A+C+I<10 m    E+G<90 m

  其中,A为电信间设备线;C为快接/跳接线;E,G为水平线缆,I为工作区设备线。

  2.六类双绞线简介

  六类、超六类双绞线与五类、超五类线在外观上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4对8芯电缆,但六类和超六类双绞线要稍粗些。同样,六类双绞线也有屏蔽与非屏蔽两类,分别如图3(a)、(b)所示。

 


  图3 六类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

  六类线除了像五类线那样具有用单一屏蔽层包裹4对芯线的屏蔽线(参见图3(a))以外,还有一种既采用统一屏蔽层,又在各芯线对分别采用一个屏 蔽层的双屏蔽线,如图4(a)所示。在七类线中就全是采用这种双屏蔽的屏蔽双绞线,如图4(b)所示。双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对性能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 域,如千兆位或万兆位以太骨干网,或者一些特殊的行业,如电信、证券和金融等。

  六类线系统与五类线系统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

   在新标准中增加了电信布线设计原理、安装准则与现场测试组件规范、传输性能、系统模型和用于验证电信布线系统的测量程序。

 

  图4 六类和七类双屏蔽层双绞线

   在性能测试方面增加了"插入损耗"项目,用来表示链路与信道上的信号损失量。

   用"永久链路"替代五类线系统中的"基本链路"。

   在测试参数方面,新增"传播延时"和"传播延时差",前者表示传播信号延长时间,后者表示最快线对与最慢线对发送信号延时差的尺度。


3.六类线标准所带来的好处

  在2002年6月,六类布线标准的出台不仅结束了长达多年的商家在产品性能方面的纷争局面,也为用户选择六类布线产品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依据。

  六类布线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用户可以大大减少在网络设备端的投资,包括网卡和 交换机等。西蒙公司指出,六类系统的投资可能会比五类(系统)多30%,但网络设备的成本会有大幅降低。以思科公司的设备计算,每端口成本将至少节省 25%。因此综合起来计算整个网络设施的总成本,六类布线并不算贵。而且六类布线不只是提供了新的网络应用平台,还提升了数字话音和视频应用到桌面的服务质量。

  至于采用六类布线系统后,网络设备投资成本是如何节省的,可以从目前主流应用的千兆位网络工作原理来分析。目前的千兆位以太网铜线标准是1 000Base-T(IEEE 802.3ab),在采用超五类双绞线的情况下是以全双工方式工作的,对回波损耗非常敏感。交换机在收到一个数据包后可能难以分辨是对方正常发过来的,还 是已发出被反射回来的。因此在支持1 000Base-T的五类线网络设备上需要具备源数字信号处理器来补偿回波损耗。而如果采用六类线系统,在网络设备上可以不再需要这个源数字信号处理器, 于是其成本可以降低许多。1 000Base-T在五类线上利用双工方式实现就需要在同一根线上既要收又要发,自然会复杂一点。而六类线采用单工方式(半双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在五类线上跑1 000 Mbps,把这个流量分配到8根铜线上,每根线还要负担125 Mbps。但它的频率最高只能到100 MHz,这就意味着1 Hz要产生1.25位,编码调制便比较复杂。而六类线用1对线实现500 Mbps,每根线上承担250 Mbps,而它的频率可达到250 MHz,这样在1 Hz上产生1位便足够使用了,因此编码方式比较简单。

  在技术方面,新出台的六类布线标准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带宽由五类、超五类的100 MHz提高到250 MHz,带宽资源一下提高了2.5倍,为将来的高速数据传输预留了广阔的带宽资源。同时新标准保证系统的向下兼容性和相互兼容性,即不仅能够包容以往的三 类、五类布线系统,而且保证了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混合使用,消除了以往在六类线标准未正式出台前六类线产品必须完全统一的弊端。

  还有,六类线的布线性能指标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衰减、近端串扰、综合近端串扰、远端串扰、综合等效远端串扰、回波损耗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布线系统性能上已大大优于超五类布线系统。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读者认为,六类线是必需的,现有的五类线系统必须全部转换成六类线系统,其实不然。至于用户是否要立即采用新的六类线系统, 笔者认为要区别对待。对一个已经布设了五类或超五类布线系统的用户而言,如现行网络及应用一切正常,又无网络转型等特殊需要,就没有必要淘汰原有的五类或 超五类电缆,而重新布设六类电缆了;而对一个新用户而言,是使用超五类布线产品,还是使用六类产品,完全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决策。但随着千兆位网络应用的 普及,对那些有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用户来说,选择六类已无后顾之忧,而且完全有必要。从长远看,也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六类系统的性能要远远优于五类、超五 类。而对那些网络应用需求较低,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有网络转型需求的,或者对自身应用需求根本不明确的,至少在现阶段没必要选择六类系统。超五类布线经过几 年来的应用验证,其良好的稳定性和性价比赢得了很多有中、低速网络需求用户的信赖,因而对他们来说,在目前不一定非要选择六类系统,超五类或许是他们最理 智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